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系统论坛(之三十三)

         2011418,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系统论坛(之三十三)在子实堂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会议室举行,北京大学陈波教授作了题为“存在‘先验偶然’命题和‘后验必然’命题吗——对克里普克知识论的批评”的学术报告,苏州大学陈忠、朱建平、郭世平、邢冬梅、庄友刚、朱耀平、王新水以及哲学系部分研究生参与了本论坛。

        美国著名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克里普克基于“先天性”和“必然性”概念的严格区分,批评了自康德以来几乎所有哲学家都接受的关于“先天性”和“必然性”、“先天真理”和“必然真理”是同意的和(或)可以互换使用的观点。克里普克将“先天”和“后天”、“必然”和“偶然”、“分析”和“综合”这几对范畴加以重新排列组合,得出了一系列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结论,在英美哲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他的学说不仅被认为是构成了当代分析哲学的历史转折点,而且还很容易被人们看成具有唯物论的倾向。例如,他的“后天必然”真理学说就被看成是既克服了康德的“先天综合”真理论又推翻了实证主义关于经验科学中没有必然真理这两种近代西方哲学传统的观点。

        陈波教授认为,克里普克的分析是从语言哲学问题出发的,将模态逻辑研究扩大到日常语言和思维的舞台上来,开拓了语言分析的新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克里普克的结论已远远超出了以往语言哲学的范围,达到了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新见地。正因为如此,也就为我们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对克里普克的学说进行剖析和评估提供了可能。陈波教授主要围绕克里普克的统一性预设、本质论预设和形而上学实在论预设对克里普克的“先天偶然”和“后天必然”学说进行了分析性批判。他将克里普克的一些涉及经验科学问题的论断和科学的实际加以对照,与人类较为广阔的文化精神生活和语言实践加以对照,结果表明,克里普克的一些结论过于简单化,其理论中隐含的某些预设也难以得到满足,这就不仅影响了理论的实际应用,而且还有可能从逻辑上削弱乃至瓦解从其理论中推出的重要结论。

        围绕着陈波教授的报告,参加论坛的老师及同学进行了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