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声音美意匠——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系列论坛(第124期)

 

1113日下午3:30,由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金螳螂建筑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声音美意匠——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系列论坛(第124期)” 在金螳螂建筑学院学术交流中心融会厅举行。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中国历史与理论委员会委员袁晓梅教授主讲,金螳螂建筑学院郭明友老师主持,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会员、我校百余名师生参与。

首先,袁晓梅教授针对这次讲座内容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园林的声音?研究什么内容?如何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的声音?她解释道:七十年代以来,环境噪音污染加剧,加拿大作曲家、科学家R.Murray Schafer教授提出的声景理论在当时也具有了社会意义。声音是文化内容,与景物相联系又包含美学意义。研究传统园林的声音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生活中的美并且保留这些美。

接着,袁教授从邀风引雨和集鸟纳蝉两个方面具体讲述了中国传统园林植物的声音美功能。从邀风引雨而言,植物具有生命属性,其生命特性的微妙变化承载着天时季相的丰富信息。与之相伴的各种声响、幽香、疏影等。风雨与之相随,是宇宙勃勃生机的展现。从集鸟纳蝉而言,袁教授以清朝陈扶摇的《花镜》为例,通过《自来者》、《百兽语》等篇章向我们讲解蝉噪夕阳、蛰吟晓夜、蜂舞蜂忙的秋兴之趣。

随后,袁教授通过松、竹、蕉、荷、桐等植物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主要造景植物及其声音特征。松涛:松树经寒不凋四季常青,宜于风,松涛阵阵,欣然为乐。竹笑:竹潇洒挺拔,清秀俊逸,姿态优美,随风舞动。蕉雨:芭蕉绿意盎然,极富景趣,也因“等闲书字漓芭蕉”沾上几分风雅。荷声:荷出淤泥而不染,纯洁、坚贞,“枯荷听雨”也别具一番风味。桐音:梧桐又名青桐,青,清也、澄也。心境澄澈,超凡脱俗,寓意高雅。

袁教授通过典型诗歌,如《倚玉轩》、《湘筠坞》、《繁香坞》、《水花池》等,对这次讲座进行总结。她强调道:中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核心不只是满足视觉原则,也不是简单符合生态功能,更要在宇宙万物的联系感应中展示其参赞化育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袁晓梅教授播放了一段视频《听雨轩》,让大家切实感受了园林声音的动听,仿佛身临其境。此次论坛意在让同学们了解传统园林的声音,在了解传统园林声音的过程中,启发同学们的哲学思考,唤起同学们的情感共鸣,最终升华出审美化、人格化的艺术境界,给与会师生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金螳螂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