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2辑(总第4辑)
摘 要:针对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驱动的乡村农业非农业用地混杂、景观碎化、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空间异化现象,城乡磁铁、可持续人居理论为政府空间治理提供了理论逻辑。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江苏叙事中,宁锡常城乡融合试验片区村庄治理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治理模式下诱致改造主体外部化、改造目标公共化、改造知识去地方化、改造结果不甚理想等新的治理问题。以空间正义为江苏城乡融合试验区村庄改造的政府空间治理的价值取向,以特色田园村庄、共享农庄等成功案例为示范,乡村精明增长与以包容性治理为基础的共同缔造为村庄可持续发展提供治理思路。从区域层面而言,以用足存量空间、紧凑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混合程度为要点的精明增长为指引建设可持续人居:通过片区尺度的规划引领、区域协作来消解市(区)级空间尺度上个体行为理性与集体行为非理性的状况,落实片区镇村布局统筹规划的实施与监管;通过村庄尺度的“产业—空间”协同、分类差异化治理来因地制宜提升村庄发展动力;通过微观尺度的新乡土建筑和新乡土设计推广、地方化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融合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特色田园乡村营造。从治理要素层面而言,通过多元主体共治、程序公正、成果普惠共享的共同缔造来实现包容性治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经验,促进乡村的用地集约节约、职住平衡、产业兴旺、生态修复、乡风文明、优秀历史文化传承。
关键词:政府空间治理;精明增长;包容性治理;共同缔造;城乡融合试验区
本文刊于《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2辑“乡村振兴研究”。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引用参考:吴莉娅:《江苏城乡融合试验区村庄改造的政府空间治理路径》,《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5年版,第89-1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