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城镇化中心举行“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学术研讨会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227日,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江苏高校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苏举全面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学术研讨会。中心专兼职研究员,及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学院的教师代表30余人参加。中心主任钱振明教授主持。 

 钱振明首先介绍了本次学术会议的背景,梳理了人民城市理念的源起、形成和发展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深入研究阐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丰富内涵推动“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全面践行

 “绿色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历史必然。陆树程教授深入分析了人民城市绿色转型的出场逻辑、深刻内涵及践行路径,全面阐释了人民城市绿色转型的现实意义。

 姜建成教授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深刻剖析党的领导与人民城市的内在关系,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原则,人民城市是党的领导的根本依托。

 “人民性是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其本质要求是公众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钱玉英教授认为,可以通过优化流程、完善渠道、健全机制等方式,增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决策的有效性。

 李慧凤教授以苏州工业园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经验为例,强调城市规划应注重产业升级与城市发展同步安排,使产业与城市的功能互促,实现产城共同发展。

 围绕文明城市的创建问题,孔川副教授指出,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将文明城市建设与增强社会治理效能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创建效果。

 吴莉娅教授从江苏城乡融合试验区村庄改造切入,认为可以通过多元主体共治、成果普惠共享的共同缔造来实现包容性治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治理经验。

 为切实推进城市党建领导力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小君教授简要介绍了团队研制的苏州市城市党建领导力指标体系,将为考量城市党建领导力总体全貌提供有力依据。

 张晨教授回顾分析了城市更新思想和政府定位的转变,主张应以社区为基础开展人民民主实践,以基层社区民主协商平台为载体,切实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吴新星副研究员通过分析苏州城中村的基本情况及突出问题,指出特大城市的城中村改造应坚持包容共生,通过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协同共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

 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青年教师赏一卿田晨阳等也先后发言。赏一卿博士着重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萎缩问题。他认为,应当把公共空间的建设权和维护权、公共活动的发起权和监督权等交还给公民,注重培养公共精神。田晨阳博士认为,韧性安全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基本要求,可以将治理的软硬件相结合,借助数字治理和技术赋能,建设韧性城市,增强城市生活和运行的确定性和安全性。

 《中国城镇化研究》集刊编辑部主任赵强编审则从期刊编辑角度阐释了如何研究人民城市重大课题。 

 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教授,中心副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忠教授,苏州大学卓越学者特聘教授、中心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方世南教授,东吴智库执行院长、商学院段进军教授先后作专家点评。他们指出各位与会者围绕会议主题的发言政治站位高、问题点位准,学术靶向清晰、学理剖析有深度,分析研究注重问题意识和对策意识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科学性和人文性结合,现实和未来结合,回答了人民城市建设为了谁,依靠谁,发展谁等问题,每个主题都值得深入研究、持续探索

 中心首席科学家、江苏社科名家任平教授在总结指出,深入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在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同时,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新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追求共同福祉,创造宜居宜业宜乐的幸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