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生产的运作逻辑——基于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分析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尽管马克思有强烈的地理和空间直觉,在城镇与乡村的对立中隐晦地表达了对空间的某种程度的强调(在《共产党宣言》和《德意志意识形态》里体现得最为充分)。但是,马克思忽略了历史进程中空间的自主力量,空间只是被视为诸如生产处所、市场区域之类的自然语境。正如哈维所评述的:“马克思经常在自己的作品里接受空间和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地理的变化被视为具有‘不必要的复杂性’而被排除在外。他未能在自己的思想里建立起一种具有系统性和明显地具有地理和空间的观点,这因此破坏了他的政治视野和理论。”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的衰败、经济重建与城市财政危机以及城市骚乱与社会运动),一些学者纷纷求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传统,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列菲伏尔(HenriLefebvre)、卡斯泰尔(Manuel Castells)以及哈维(DavidHarvey)等。(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