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间生产的抵抗

  按照通常的理解,当我们谈到“生产”时,一般是指物质生产,而当我们提到“空间”之时,通常不言自明地是在地理学意义上而言的。那么,“空间”如何“生产”呢?看看我们身处其中的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生产”的含义就不难理解了。如果以前我们说“时间就是金钱”,那么今天完全可以说“空间就是金钱”。空间被作为一种可以增值的商品进行规划与出售就是“空间生产”最直接的含义。1974年亨利·列斐伏尔(HenLefebvre)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已经由“空间中物的生产”或者说空间中的生产(production in space)转变为空间的生产(production of space),即生产空间本身。“空间生产”的提出与对“空间”的理解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的,如同福柯所描述的,空间在以往被当做僵死的、刻板的和静止的东西。相反,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力和辩证的。以往人们对于历史和社会的解释是“去空间化的”。爱德华·索亚(Edward. Soja)认为,在1960年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在现代化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空间愈加具有本体论的性质,空间不再只是再生产的一个场所,空间生产已经成为消费社会赖以维持与发展的主要手段,空间的社会本体论在这个意义上生成了。当生产由“物”的生产转化为生产“空间”本身的时候,这种生产对象的转换必然会引起人们对于地理、历史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重新认识,而与生产相伴相生的文化意识形态及人的存在方式也必然随之发生重要的转变。(发表于《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