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刊速递 | 刘成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及其破解

摘  要:新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市域社会治理,并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地方政府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主要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全局工作;加强平台支撑,建立社会治理网格化联动机制;发展“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预警化解机制;科技赋能治理,探索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应用场景。这些改革探索虽然能够回应治理困境,但是由于转型中的市域社会具有高度的复杂性,这些改革探索难以一蹴而就地解决既有问题。因此,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仍面临着“最后一公里”困境,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能力与活力不足;社会治理平台的运转效能有待提升;治理手段的技术化崇拜造成了行政内耗。研究认为,破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需要化繁为简,提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治理能力;理顺条块关系,提升社会治理平台的运转效能;回归治理本源,因地制宜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关键词:市域社会;矛盾化解;公共服务;治理现代化;最后一公里


本文刊于《中国城镇化研究》2023年第2辑“城镇公共服务制度构建”。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引用参考:刘成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及其破解》,《中国城镇化研究》2023年第2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版,第108-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