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刊速递 | 赵美风等:就近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格局及机理——以中国民族地区为例
《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1辑
摘 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就近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就近城镇化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本文以中国民族八省区为研究区域,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2000—2015年民族地区就近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演变格局,辨识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驱动因子。结果显示:2000—2015年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上升到濒临失调,高等级地区持续增加、低等级地区不断降低。从空间格局看,区际呈“西北—华南高、西南—青藏低”分异、省际呈“北高南低”分异、省内呈“核心—边缘”分异,且区际差异和省际差异不断缩小、省内差异持续扩大。耦合协调类型呈现“低同步型轻度失调等级—高同步型勉强协调等级”的变化趋势。耦合协调演化曲线分为递增曲线、“U”形曲线、“倒U”形曲线和递减曲线四类,且以递增曲线为主。民族地区就近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主要受到创新实力、协调程度和共享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耦合协调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具有显著区域分异。本文为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民族地区就近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就近城镇化;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空间格局;机理;中国民族地区
本文刊于《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1辑“经济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如有媒体或其他机构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引用参考:赵美风、李俊佳、汪德根:《就近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格局及机理——以中国民族地区为例》,《中国城镇化研究》2024年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版,第58-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