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号 | 篇 名 | 作 者 | 期 刊 | 年 / 期 | 
| 1 | 不同反应线索条件下调节匹配对建议采纳的影响 | 段锦云等 | 心理学报 | 2013/1 | 
| 2 | 组织中的社会阻抑:概念界定、影响结果和形成机制 | 朱迪、段锦云、田晓明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3/1 | 
| 3 | 商业银行科技支行业务创新案例研究 | 陈作章等 | 中国软科学 | 2013/1 | 
| 4 | 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哲学:共识与分歧 | 桑德拉·哈丁、伊梅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1 | 
| 5 | 科学编史学:从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 邢冬梅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1 | 
| 6 | 关于中国城市社会空间转型的思考——基于“社会——空间”辩证法的视角 | 段进军、倪方钰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1 | 
| 7 | 大学生“村官”基层角色定位研究 | 马德峰 | 中国青年研究 | 2013/1 | 
| 8 | 苏州率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群的内涵、意义及可能 | 芮国强 | 东吴学术 | 2013/1 | 
| 9 | 个人权力感对进谏行为的影响机制:权力认知的视角 | 段锦云、黄彩云 | 心理学报 | 2013/2 | 
| 10 |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模式构建及其实现路径 | 魏文斌、李永根、高伟江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2 | 
| 11 | 公民美德与公民义务 | 胡玉鸿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2 | 
| 12 | 生态文明十大制度建设论 | 张劲松 | 行政论坛 | 2013/2 | 
| 13 | 新型都市商住小区社区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 张晨;陈嘉俐 | 中国名城 | 2013/2 | 
| 14 | 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的认知理论研究! | 段锦云;王重鸣;田晓明 | 心理学探新 | 2013/2 | 
| 15 | 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关于空间生产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 庄友刚;仇善章 | 山东社会科学 | 2013/2 | 
| 16 | 员工恐惧的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 段锦云 | 人类工效学 | 2013/2 | 
| 17 | 论区域生态治理中的集体行动 | 张劲松;任远增 | 晋阳学刊 | 2013/2 | 
| 18 | 组织类型与员工建言行为的关系探索:基于权力的视角 | 段锦云;凌斌;王雨晨 | 应用心理学 | 2013/2 | 
| 19 | 江苏城镇化空间结构转型研究 | 倪方钰;段进军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3 | 
| 20 | 民工荒与我国要素空间配置模式新转型 | 夏永祥;魏玮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3 | 
| 21 | 村庄经理制: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思考 | 宋虎;施从美 |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 2013/3 | 
| 22 | 论苏州低碳生态型城市建设中的政府功能发挥 | 张劲松;苏蔚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4 | 
| 23 |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高等教育行政区划改革与重构——基于长三角高等教育协作现状的分析 | 崔玉平;陈克江 | 现代大学教育 | 2013/4 | 
| 24 | 苏州市城乡结合部生态治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 任远增;钮菊生 |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13/4 | 
| 25 | 员工为什么不建言:基于中国文化视角的解析 | 陈文平;段锦云;田晓明 | 心理科学进展 | 2013/5 | 
| 26 | 生态城市主义目标下的城乡一体化与园林化——基于苏州地区的实践 | 孔亚男;刘晓平 | 中外建筑 | 2013/5 | 
| 27 | 中国社会建设的逻辑转换与现代性国家建构 | 黄建洪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5 | 
| 28 | 公共供求场域中的行政权力:配置方式、运行机制及发展趋势 | 黄建洪 | 社会科学研究 | 2013/5 | 
| 29 | 生态治理:政府主导与市场补充 | 张劲松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5 | 
| 30 | 论政府社会关系的有序化——基于十八大报告解读视角 | 郭彩琴;任爱国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5 | 
| 31 | 论社会冲突的演化及消解 | 沈承诚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5 | 
| 32 | 网络舆情管理路径创新初探 | 余玉;叶战备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2013/5 | 
| 33 |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趋同与特色塑造 | 刘晓平 | 建筑学报 | 2013/6 | 
| 34 | 江苏“富人治村”现象观察 | 施从美 | 唯实 | 2013/6 | 
| 35 | “乡村记忆”与“城市书写”——当代知青文学的“城乡叙事” | 曽一果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2013/6 | 
| 36 | 虚拟社会的属性及其治理路径探析 | 刘晨;叶战备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6 | 
| 37 | 度假酒店的场域营造与特色表达——当代度假酒店设计趋势与实践 | 刘晓平;孙姗姗 | 中外建筑 | 2013/7 | 
| 38 | 流程再造: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 | 张劲松;朱勃勃 | 领导科学 | 2013/8 | 
| 39 | 情绪智力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 段锦云;田晓明;王先辉 | 科研管理 | 2013/8 | 
| 40 | 论城郊失地农民社区的治理 | 张劲松;杨颖 | 学习与探索 | 2013/8 | 
| 41 | 大学生村官期满分流及其路径研究——以苏北Y县为例 | 马德峰 | 中国软科学 | 2013/9 | 
| 42 |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财政支持的思考 | 孙文基 | 农业经济问题 | 2013/9 | 
| 43 | 中国梦:辉煌于包容与衰败于僵化 | 张劲松 | 江汉论坛 | 2013/9 | 
| 44 | 前瞻记忆类型差异及动机与任务序列对前瞻记忆的影响 | 胡彬;冯成志 | 心理学报 | 2013/9 | 
| 45 | 论城乡结合部“过渡型社区”居民生活空间规划的合理化——以苏州工业园区若干社区为例 | 何华玲;韩舒立;张晨 | 中国名城 | 2013/9 | 
| 46 | 现代性、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 | 施从美;沈承诚 | 社会科学战线 | 2013/9 | 
| 47 | 社会性别角色的转换与妇女解放——近代长三角地区打工妹群体研究的一个侧面 | 池子华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10 | 
| 48 | 关于官方讣告、治丧公告的几个法理问题 | 胡玉鸿 | 法学 | 2013/12 | 
| 49 | 日本城市轨道交通人性化客运服务的特点与启示 | 王逸伦;姚传德 | 经济研究导刊 | 2013/33 | 
| 50 | 农民工市民化视域下的居住空间分异到融合 | 赵强;段进军 | 商业时代 | 2013/36 | 
